泰国商机知多少?

泰国商机知多少?

Saturday, Sep 21, 2024 1 comment(s)


泰王国(The Kingdom of Thailand),面积51.3万平方公里,人口6450万。

 

中国是泰国最大贸易伙伴,泰国是中国在东盟国家中第三大贸易伙伴。

泰国2017年经济势头良好,从各个领域的经济信心指数调查中可表明各个领域的经营信心不断提升。泰国商业部长表示,2017年是泰国投资贸易黄金年。

中方提出并积极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制造2025”与泰方的“泰国4.0”和“东部经济走廊”等政策,具有互补性,合作可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中泰两国实施的发展战略相得益彰。目前两国政府正在实施发展战略对接。

 

泰国经济

实行自由经济政策属外向型经济。

传统农业国,农产品是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是世界天然橡胶最大出口国。主要作物有稻米、玉米、木薯、橡胶、甘蔗、绿豆、麻、烟草、咖啡豆、棉花、棕油、椰子等。

泰国是世界市场主要鱼类产品供应国之一,也是位于日本和中国之后的亚洲第三大海洋渔业国。曼谷、宋卡、普吉等地是重要的渔业中心和渔产品集散地。

矿产资源主要有钾盐、锡、褐煤、油页岩、天然气等其中钾盐储量居世界第一,锡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2%。

工业出口导向型工业主要门类有:采矿、纺织、电子、塑料、食品加工、玩具、汽车装配、建材、石油化工、软件、轮胎、家具等。

旅游业是外汇收入重要来源之一。

对外贸易方面,主要出口产品有:汽车及零配件、电脑及零配件、集成电路板、电器、初级塑料、化学制品、石化产品、珠宝首饰、成衣、鞋、橡胶、家具、加工海产品及罐头、大米、木薯等。

主要进口产品有:机电产品及零配件、工业机械、电子产品零配件、汽车零配件、建筑材料、原油、造纸机械、钢铁、集成电路板、化工产品、电脑设备及零配件、家用电器、珠宝金饰、金属制品、饲料、水果及蔬菜等。

  

2017年中泰双边贸易

据泰国海关统计,2017年泰国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802.9亿美元,增长6%。其中,泰国对中国出口387.1亿美元,增长4.1%;自中国进口415.8亿美元,增长7.9%。泰方贸易逆差28.7亿美元。


中国企业为何选择泰国?

根据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BOI)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泰国外商直接投资数量超过790家,投资额2260亿泰铢,较2015年增长超过两倍,其中中国企业投资超过92家,投资额260亿泰铢,比2015年增长了两倍多,排名第三。

1.市场先行

拥有6亿多人口的东盟正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活跃地区,吸引着全球投资者的目光。泰国,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宽松健康的投资环境、健全完善的基础设施在东南亚区域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近百家中资企业投资泰国的动因,超过95%的企业是为了规避贸易摩擦、发展本地及周边市场,以及产业链配套和利用本地资源优势等因素,选择投资泰国。

案例一:来自河北的新泰车轮,其初衷是原产地转移规避贸易摩擦,在泰国落地生根后,本地市场也被逐渐打开,且敲开了高端客户例如宝马汽车的大门。

案例二:富通集团本意通过泰国“销地产”和“产地销”,快速反应市场,改善对客户端的服务,扩大订单,扩大市场占有率,并将泰国作为一个跳板,把产品辐射到东盟乃至全球市场。通过泰国建立工厂,其本地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并且通过泰国辐射东南亚,业务量呈爆发式增长。

案例三:引进行业龙头企业之后,逐渐形成其商业生态圈,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自然也是紧跟着步伐。中策橡胶作为橡胶轮胎的龙头企业,投资泰中罗勇工业园后有多家为其配套的企业相继而至,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产业闭环,让园区橡胶轮胎产业集群规模初显。

案例四:盾安泰国从2008年投资落地历经近10年,起初的投资动因完全是为了规避一些国家对华产品设置的反倾销反贸易壁垒,当初泰国本地销售为零,泰国投资后逐渐打开了本地市场,目前本地市场的订单已占有盾安泰国工厂的60%以上。

大量的事实与数据证明,在生产要素相对完善,成本相对合理的情况下,市场因素、客户需求、市场规划是企业走出去的先决条件。

2.经营性成本

除了市场因素外,投资者还有诸多因素的考量权衡,经营性成本例如税收及土地成本、投资优惠政策、交通物流便利度以及劳动力成本等。泰国之所以成为投资热土得益于泰国整体具有竞争力的经营性成本,例如:

——税收成本。泰国本土企业税收水平偏低,尤其是企业所得税仅为20%,增值税7%,属于东盟国家比较低水平。泰国的房产税,租赁经营的按租金12.5%;自用的按生产区域6元/平米/年,办公及其他区域按3-5元/平米/年征收,据悉,这方面在中国大概是:租赁经营的按租金12%;自用,按房产价值×自用率×70%×1.2%计算。其他类似城建税、教育附加税等等苛捐杂税在泰国统统没有。另外,泰国工人由公司承担的类似国内“五险一金”费用,750铢/月封顶。在税收方面,泰国全面优于中国。

——土地成本。在中国二线城市买地建厂,更确切的说是租地,成本差不多100美元/平米,如果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工业地产发达且相对饱和的地域更是一地难求,更何况还是40年的“租期”。而在泰国,成熟“七通一平”的工业用地价格为60美元/平米左右,且为永久土地所有权,这非常吻合中国企业家“有恒产才有恒心”的理念。

——优惠政策。泰国经济体系比较自由宽松,国家为投资者提供了诸多的便利和投资优惠,制造业不限制外商外资的持股比例,也就是说制造业投资泰国可持股百分之百。同时,泰国政府给外商投资者予以优惠投资促进政策,投资促进政策作了以行业技术先进性为衡量指标,最高可以享受八免五减半的优惠政策,增强了企业对泰国投资的信心。

——劳动力成本。劳动力成本是企业老总们抱怨最多的话题,一位来自山东大企业老总说,给泰籍工人多开支点工资也就算了,但是偏偏这些工人在工作中稍微有些不顺心不开心,就炒老板鱿鱼不辞而别,流动率非常高,工人的培训开支和损耗相当大。泰国劳工如此无奈,作为外资投资者就没辙了?也不竟然。属地化做得比较好的几家企业,譬如华立仪表和德晋昌光电科技(原震雄铜业)的劳工管理就做得不错。

案例一:华立仪表泰国工厂在建厂初期就力推劳动力本土化,且坚定不移地实施计件制为主体的劳工薪酬体系,鼓励泰籍工人学技术,其工厂经理及车间内的管理和技术岗位统统交给了泰国人,目前,华立仪表杭州工厂普通工人的人均月薪高达5000元,而泰国工厂仅3500元左右,这么一看,泰国劳动力优势就凸显。

案例二:德晋昌公司是泰中罗勇工业园最早入园企业之一,其属地化在园区内是做得最好的,该企业中国员工相对少,劳工薪资支出比国内少,工厂综合成本跟国内相差无几。

——融资成本。泰国融资成本,税负,设备保险等管理成本比较低廉。

综合上述情况来说,在泰国营商的经营性成本优于中国。也曾有人问过,中国企业来到泰国最大的障碍是什么?罗勇君直言不讳地说,当地文化融合度是最大的问题,这并不夸张,许多经营者并没当作泰国本土化企业来管理,文化的隔阂导致了泰籍员工的心情不畅,工人不辞而别也是理所当然了。举个例子,有个别企业内有两个食堂,泰国和中国工人各一个,也就是说,泰国员工和中国员工是分开吃饭的,这样好吗?这算不算是一种隔阂?我们国人在泰国人的土地上建厂经商,就不能学着吃泰国菜?或者就不能让泰国人也尝尝中国菜?餐厅是一个很好的文化交融场所,工厂管理者有必要把握好、利用好。说真的,能不能融进当地文化,企业能不能属地化,就取决于工厂经营者的管理定位和营造的企业文化氛围。好的产品是硬拳头,“在泰变泰”是企业软实力的彰显,硬拳头和软实力相得益彰的企业在泰国必定如鱼得水。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东盟”,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xNDE0MTA0MQ==&mid=2650639388&idx=1&sn=be4936a990b8e3b0aeaf591852f530d7&chksm=8fa53d02b8d2b414ff7d7f7eec602cc3d5d33584393c6c91dd5a5fa863fb2f733ef812fbd2b0&mpshare=1&scene=1&srcid=0301NAEgodrAVwzOmssuPxGJ#rd

Leave Your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