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泰国工厂的那么一点事儿(9)

管理泰国工厂的那么一点事儿(9)

Saturday, Dec 23, 2017 0 comment(s)

曾经有泰国人问我,“中国企业来泰国投资,遇到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我说,“最大的问题不是来自于泰国政府和社会,而是自身”。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有些夸张,但不无道理,事实上也确是如此。现在中国人有钱了,出国投资容易抱着优越的眼光看人做事,自我优越感太强,把自己与社会隔绝起来,不善于顾及泰国人的思维模式和做事方法,也不会运用泰国人管理企业模式来管理工厂,这种自满的心态渗透到日常的企业管理上,是比较忌讳的。因此,每个投资商前来考察,我都会说一句“一定要融入本地文化”。


1

萨瓦迪卡,融入泰国文化之首要


说起“融入本地文化”,重中之重的便是语言。中国企业投资泰国,总公司委派的主要骨干几乎都不会泰语,英语水平也是捉襟见肘,我们最初从国内来的几位,清一色不会泰语,而那时来泰留学生也很少,即便聘请了会中文的秘书和司机,与泰国人沟通仍是瓶颈,语言是管理工厂的最大障碍。于是,我们报了短期培训班和用起“步步高”学习泰语,实不相瞒,我是学得最差的一位,但有几位突飞猛进,其中有一位苦学了两年,完全可以和工人自如交流,甚至直接用泰语做生意,日积月累,逐渐克服了语言障碍。旅居在泰的国人,除了留学生之外,学泰语的热情度还是欠缺的。六七年之前泰中罗勇工业园开办学习班,倡导园区企业的中方员工学泰语,后因各种的原因导致学员越来越少,仅办了三期就停歇了。据说,现在线上学习的人逐渐增多,但总的说来学习气氛不够浓郁,尤其是中方管理骨干泰语不见长进。

坊间有种说法,泰国的老华侨泰语都是溜溜的,而新华侨就逊色多了,我觉得差异还是体现在优越感上,老华侨大多是“绝地求生”,来了就没回头箭,必须沉下来融进去,把自己定位成泰国人,从最底层开始,这些老华侨的后裔,母语是泰语,然后才是中文和英语。时过境迁,中国发展了,过去那种绝地求生式的移民已不复存在,新华侨大多是商贾和投资者,容易陶醉于自我满足,有些委派的经理人更是抱以打酱油的心态,反正过几年就回国了,没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思。目前的泰华界许多新侨,虚荣心和仪式感都很强,喜欢划一个小圈子,名头都搞得很大,天天瞎忙,静下心来充充电的时间少之又少。


2

黄袍佛国,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泰国是一个笃信佛教的国家,佛教文化深深影响了泰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世界。身在泰国,我们可以不信佛,但必须心怀敬畏,许许多多的佛教文化和习俗务必恪守,譬如在公众场合下需斯文得体,切勿随意抚摸他人头部,忌讳左手拿东西给别人,进人家门别踩着门槛,忌用红笔签名,鹤、龟的图案不受欢迎,禁止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不任意评说国王和王室,不非议佛教等等。泰国的建筑物不咋样,有些甚至低矮、陈旧、破烂,但庙宇一定富丽堂皇,全泰6000万人口,佛像超过4000多万尊,每个工厂里面至少一尊以上,我们的旧工厂搭置了大小佛台数尊,工人进出都会双手合十拜一拜,新工厂开业前我们在大门口最显眼位置搭建了佛台,还请来了高僧开光,平时泰国人还不时拿食物供奉,工业园每家工厂也同样在最显眼的地方搭建了佛台。我曾经问过泰国人,为什么一定要有个佛像,每天进出要拜拜?他们说,一是对佛的敬畏和尊敬,精神上有个依托,二是高兴上班安全下班,不这么拜一下感觉心里不踏实,尤其是上夜班,会感觉心慌慌。


3

文化国界,换位思考求同存异

中泰虽说是近邻,几百年间相互融合与渗透已改变了很多,但毕竟是两个国度,百姓的生活习性和精神信仰截然不同,初到泰国,会发现许多“不可理喻”的事。譬如说,薪水一般都是月发,但泰国工人最好是每日一发,我们折中了一下,半月一发。发薪水那天,泰人必定胡吃海喝一顿,有些酩酊烂醉,第二天上班也不见踪影;泰国全民举债,买个小家电都要按揭,据说家庭的负债率占整个泰国GDP的71%,工厂的工人到了临发薪水之前几乎都要借钱,我也是经常被借,但发薪水之后还钱也比较守信用。泰国人就这样,发薪水时先还钱,痛痛快快用一阵子,然后紧巴巴过日子,月末再借钱,周而复始。

泰国人提倡尊重他人,这主要表现在,不对人大声吼叫,交谈时不盛气凌人,或者责骂别人,不随意诋毁他人,尊重私有财产等等。泰国通常都是大型办公室,里面大声说话的泰国人几乎是没有的,打电话声音也是轻声细语。我经常听到他们在议论中国人如何如何大声说话,说话跟吵架似的,有些泰人看到国人说话大声,就扭着头不理不睬。如果在车间里发号施令,会让人感觉盛气凌人,响应的人更是不多,我第一次号召员工加班失败问题就出在这里,后来要求加班我们都不再喊话,也不再在黑板上一写了事,而是比较柔性的通过泰籍班长等管理骨干通知。

泰国人讲究包容,我们第一次招工期间,我眼见一位美女“婀娜”地走进办公室,之后,人事主管拿着复印件神秘地向我打了个招呼,告诉我他是个男的,我一阵惊讶,第一次知道变性人(人妖)的身份证原来是男的。开班后,车间里慢慢地发展出几对女同性恋,他们眉目传情你侬我侬的样子,起初看看还真不习惯,甚至还会起鸡皮疙瘩。这就是泰国文化的包容之处,不同追求、不同个性的文化能够相互尊重和谐共生。

的确,初到泰国,对中泰之间的文化差异既不习惯又感觉新奇,时间久了也就见怪不怪,再久了就是对这些差异的思考,从而改善和营造出“泰化”的企业文化。一位中资公司的总经理说过:“刚来的时候,是对差异的新奇,来久了,是对差异的思考,希望自己能在骨子里面理解中泰之间的文化差异,并利用这些差异对公司文化做指导。”这或是在泰国中企能生存下来的通常路径,仅仅是新奇是不够的,关键是要思考和根据差异来营造适合企业发展的文化氛围。


4

在泰变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前面介绍到中泰之间文化的迥异、思维方式的分歧,其实作为外来者,想要在这片国土上找到立足之地或者生根发芽,“一定要融入本地文化”不是一个建议,而是必须。

佛教文化养育了泰人的佛性,他们倡导超脱的生活理念,对欲望的诉求和对物质的依恋不强烈,泰国人不仇富不羡富,不会期待你富了能改变他什么,也不会因为你富了而巴结你,你有钱没钱,他不喜不悲,天天过着属于他自己的生活。记得有一个中企职业经理人,动不动就来一句“我是来投资5000万的”, 这种自满且傲慢的心态渗透到日常的经营管理上,自然只能打道回府。我曾简单研究过华裔这个小族群何以掌控了泰国大部分的资本、资产和政治权力以及社交舞台,归根结底就是泰国人善良、包容、超脱,先期华裔的生存之道就是“在泰变泰”,融进了泰族主流社会,血脉相溶,文化相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泰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家亲。所以我一直提倡中国员工和管理者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开始,学泰语,吃泰餐,同处一个屋檐同吃一锅饭,鼓励中国人娶嫁泰国人,这一点泰中罗勇工业园的企业做得比较好,大多数企业出台了许多支持和鼓励中泰联姻的规章,有一家中资企业两年内已有近十对联姻,12月中旬,中国企业总商会罗勇分会将举办大型集体婚礼和相亲活动,目前,准备工作正紧锣密鼓。

将国内母公司企业文化与泰国工厂的属地文化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各种渠道促进不同的文化相互了解、适应、融合,从而在母公司文化和当地文化的基础之上构建一种新型的企业文化,这是文化相容和文化互补的最高形式,这样做不仅能适应当地文化的环境,而且还能增强工厂竞争优势。有一位园区工厂内的泰国人说过: “中国和泰国人监督管理方式不一样,中国人对工作是非常认真的,说了当时就会立即着手去做,没有太多的步骤。”这是中泰文化差异的一个侧面,不说泰人不认真,但他们说了不一定会立即做,悠哉悠哉思考很久,然后循规蹈矩,列出非常多的步骤,做起来也是磨磨蹭蹭比较慢。泰国人说这句话的另一个侧面也很明显,他们也在观察琢磨中国文化,潜意识中他们也在改变。对于企业文化的相容,我的体会是,初来乍到泰国,立即适应当地人文,或是不可能,去改变人家更是不可能。尝试接受,也尝试改变,尊重当地文化的前提下,先融入,再逐渐地相互渗透相互改变,就像当今泰国社会有许多中国元素一样,都是中国文化逐渐地对泰国社会渗透和影响的结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两种文化的真正互补相容。

(未完待续……)


Leave Your Comment